•   亲爱的股友,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一路飙升,财源滚滚。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把握机遇,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
  •   亲爱的股票朋友,愿你在新的一年里,股票如潮水般上涨,收益如春笋般茂盛。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祝你投资顺利,财源滚滚!

专业配资服务:配资可信炒股配资门户-中信建投:2026年转债资产整体上可能依然呈现较为显著的区间震荡特征

摘要: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转债资产在权益资产催化与高强赎概率制约下,整体上可能依然呈现较为显著的区间震荡特征。一方面,在权益资产预...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转债资产在权益资产催化与高强赎概率制约下 ,整体上可能依然呈现较为显著的区间震荡特征。一方面,在权益资产预期回报率提升与转债自身稀缺性影响下,转债资产出现大幅回撤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 ,受制于转债资产整体不断提升的强赎概率以及不断缩短的平均剩余期限,转债资产的时间价值可能进一步衰减,市场亦难以对其定价更高的估值 。因此建议关注转债估值与价格中枢的波动 ,灵活调整转债的配置力度,获取交易型收益。对于新发转债,除在一级市场积极申购外 ,在转债上市初期依然可以持续关注,具备统计套利机会。

  全文如下

  中信建投可转债2026年投资展望:权益主导下的容动蓄力之路

  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转债资产在权益资产催化与高强赎概率制约下 ,整体上可能依然呈现较为显著的区间震荡特征 。一方面 ,在权益资产预期回报率提升与转债自身稀缺性影响下,转债资产出现大幅回撤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受制于转债资产整体不断提升的强赎概率以及不断缩短的平均剩余期限 ,转债资产的时间价值可能进一步衰减,市场亦难以对其定价更高的估值。因此建议关注转债估值与价格中枢的波动,灵活调整转债的配置力度 ,获取交易型收益。对于新发转债,除在一级市场积极申购外,在转债上市初期依然可以持续关注 ,具备统计套利机会 。

  转债估值展望

  目前影响转债估值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均十分显著,我们认为在以下因素共同作用下,转债估值预期在2026年将呈现出区间震荡特征:最大有利因素方面:权益资产预期收益率的上行 ,市场对于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提升明显;最大不利因素方面:转债资产的持续缩量。基于当下转债估值整体较高的背景,转债资产的缩量可能是2026年制约转债估值的最大因素。

  转债供需展望

  目前转债的新发规模较2019-2022年依然处于大幅缩量阶段 。2026H1转债市场在强赎转股带动下,仍可能保持缩量趋势 ,乐观情况下 ,伴随新发转债规模的边际好转,2026H2转债资产规模有望进入稳定状态。整体而言,即使投资机构整体希望提高含权资产的配置规模 ,但在转债快速缩量的大背景下也难以大幅提升转债配置的规模。

  固收+,加什么

  随着国内无风险收益率下降,仅靠纯债开始越来越难匹配要求回报率 ,固收+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沪深300指数仍将是固收+重要的配置方向,主要源于其显著的低估值优势 ,承担部分波动的性价比开始显现 。此外,偏弹性的创业板指对于固收增强效果更为明显,背后我们认为源于指数偏制造业的特征贴合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权益轮动

  从过去5年Q4的行业涨跌幅来看 ,呈现基本面主导——政策主题催化——红利防御——科技变革的轮动切换。2026 年作为 “十五五” 规划开局关键年,A 股市场将处于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技术突破加速落地、资金配置持续优化的黄金窗口期 。我们预计整体呈现 “政策托底稳固 、产业主线清晰、结构分化加剧” 的格局。

  投资策略

  估值与价格中枢维持区间震荡,做好高低切换

  展望2026年 ,我们认为转债资产在权益资产催化与高强赎概率制约下 ,整体上可能依然呈现较为显著的区间震荡特征。一方面,在权益资产预期回报率提升与转债自身稀缺性影响下,转债资产出现大幅回撤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 ,受制于转债资产整体不断提升的强赎概率以及不断缩短的平均剩余期限,转债资产的时间价值可能进一步衰减,市场亦难以对其定价更高的估值 。因此建议关注转债估值与价格中枢的波动 ,灵活调整转债的配置力度,获取交易型收益。

  方向上来看,科技板块的转债普遍呈现双高 ,随着pcb的强赎,当前存量转债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设备&材料和计算机,建议以交易为主 ,此外有一些待上新债值得关注。制造业方面,关注电池、风电和新兴产业例如核聚变,其中电池受益于储能需求 ,当前龙头forward-pe23倍左右 ,仍然具备一定弹性,且有固态电池催化;风电设备 、玻纤和电缆相关环节部分转债具备一定性价比;核聚变偏产业趋势,寻找主业有估值支撑的相关标的 。有色方面 ,铜铝比处于高位,铝的替代需求被潜在低估,当前电解铝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 ,类似于煤炭的红利风格,叠加以我为主的需求边际改善,商品价格的稳定性更胜一筹;顺周期方面 ,当前房地产仍没有起色,地产链、化工等需求难判断,所以基本面出发看好工程机械相关标的 ,有估值支撑,有海外拓展逻辑。此外,一些建筑相关标的值得关注;消费方面 ,关注食品饮料 ,药房和家电等相关双低标的。出口链方面,关注低估值的轮胎、农药和纺织服装等相关标的 。

  关注新券上市初期的投资机会

  我们统计了2019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对于新发转债 ,除在一级市场积极申购外(但获配概率较低),在转债上市初期依然可以持续关注,具备统计套利机会。

  以上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为:

  ① 供给端:参与打新的自然人投资者在新债上市首日或次日便选择卖出实现收益 ,并不会对个券进行过多的定价。同时老股东配售中的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与董监高配售的转债有6个月的禁售期,因此导致在供给端,专门的打新投资者短期内快速出清 ,带来布局机会 。

  ② 需求端:固收+配置需求大,被动基金指数调整跟随 。目前转债资产规模相对于固收+总体规模偏小,因此新发转债往往更受配置型投资者关注 ,需求侧的边际净买盘构成新债上市初期的上涨动力。ETF基金通常需要根据跟踪指数样本的调整而及时调整个券权重,以减少跟踪误差。由于新债自上市至纳入指数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此时新发转债的大股东配售部分尚未解禁 ,新债的流通金额较少 ,而转债被动基金的近几年快速扩容,被动基金的调仓行为可能进一步带动了新债上市后的回报 。

  关于新债上市初期的统计套利特征:①整体而言,以上市第二日收盘价买入 ,持有40个交易日内,无论持有期的长短,均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②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水平整体伴随持有期的增长而增长;③持有时间在6-18个交易日期间的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的显著性更高;④从日均超额水平看 ,日均超额水平整体则伴随持有时间的增长而出现边际递减趋势;⑤如果综合考虑实操性与策略的滚动效率,以及累积收益与日均收益情况,以上市第二日收盘价买入 ,持有10个交易日左右为佳,但具体仍需根据各阶段的新债发行节奏采取最有效率的持有时长与策略滚动效率。但同时依然需要关注该策略的估值风险。

  权益市场高波动,应注意“双高 ”和强赎风险 。“双高”转债股性较强 ,一旦正股走弱,股价预期也随之走低,可能面临转换价值和转股溢价率的双重压缩。同时 ,正股走势的高不确定性会使发行人求稳心理占据上风 ,在面临强赎抉择时倾向于提前赎回,需重点规避相关风险。

  万得全A的盈利修复仍存不确定性,业绩压力下部分正股可能有所回调 ,应注意发行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从中周期维度来看,权益市场更多是赚EPS的钱,虽然流动性宽松阶段性拔估值 ,但是如果盈利增速没有跟上,后续也会随着抱团瓦解而均值回归。

  还应注意债券市场调整引致的β风险。随着国内经济筑底逐渐完成 、复苏开始加快、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无风险利率的上行和国内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可能性或会使债券市场持续处于震荡 ,对转债估值形成压制 。

  策略和因子失效风险。本报告所涉及的策略和因子基于对历史行情总结的规律,其有效性的前提是数据中的信息和经验能在未来延续,市场风格变化、极端行情和因子被使用程度等因素都会导致这一前提在部分时段不成立 ,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对相关方法进行选择性使用,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本报告所介绍的方法论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